对话爆款短剧编剧Bianca:甜宠短剧的出海掘金术与“套路”密码

Bianca,是一位深耕海外女性向内容多年的创作者,从上海外国语大学毕业后,便踏上了英文游戏脚本与双语短剧编剧的征途。她曾为Romance Fate、Chapters等平台打造出多部充值千万、百万级的爆款互动小说游戏(如《OMG, You Are My Baby Daddy》),并之后成功转战ReelShort和Dramawave担任编剧,创作了《Pregnant By My Tough Daddy CEO》、《My Mafia Pilot Boyfriend》等站内Top榜单的原创短剧,积累了丰富的短剧创作经验。

如今,作为炸炸剧本工作室的创始人,她持续创作,有多个待播剧正在路上。本次访谈,我们将深入探讨Bianca的创作秘诀、对行业的独到洞察以及她的创业之路。

短剧出海底层逻辑1:甜宠内核与题材变形:爆款的“套路”密码

广大大:最初我们是通过短剧《My Mafia Pilot Boyfriend》这个短剧认识到您的,这部剧当时也在出海圈子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像帮派和飞行员的设定比较新颖,当时是如何想到这个剧情的呢?

Bianca:当时团队一起头脑风暴出这个双男主人设组合和“贩毒”“复仇”的支线,给到我这边去进行一个故事的编撰。我坚持以甜宠主线为主,不能做太多黑帮和复仇支线上的剧情,并且在创作过程中想办法压缩到最少,用来调节甜宠的“甜感”。甜宠短剧在海外的地位非常坚挺,我们要做用户买单的产品,作为肥皂剧,又是以“一夜情”开场的耽美题材,如果做的太苦大仇深,就很容易翻车。

因为我本身就是做内容出海出身的,所以对于人设和套路的运用非常熟悉。这部剧我就根据人设关系把内容整体框架套进职场禁忌的故事框架,传统的“霸总✖秘书”迭代为“机长✖乘务员”,之前的国内短剧爆款例如《爱在黎明前降落》也是这个思路。

或像之前榜单上BDSM题材几个爆款,是职场禁忌套路叠加BDSM元素去做的。Mafia Piloy里的黑帮、复仇同样只是元素和人设上的“叠加”,使得故事更加有层次和出彩,却不能成为主线。基于这些元素,我加入了攻方掉马甲的一个副主线。

职场禁忌的套路,通常都是一夜情开场,再两人在职场上见面,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而这个故事做了一个变形,就是两人先在职场见面,再因为社交软件“一夜情”,不愿出轨的男主遇到另一个男主,被“出柜”要挟,是在双男主题材上做出差异化。因此,不同题材、元素和人设的排列组合下,编剧都可以做出不同的剧情亮点。

广大大:那么像你所说的这些套路或者剧情冲突,平常的工作中会有去沉淀一个素材库之类的吗,还是说主要是靠日常积累的灵感去进行组合?

Bianca:这种题材库我在之前的工作中也有搭建过,因为之前我是做互动阅读的,属于游戏行业,会有一些互联网的工作习惯,会做一些方法论和情节库的搭建。

但是在我看来,素材库对于成熟编剧而言意义不是很大,他比较适合新人,类似于“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那时候,我们会主要从亚马逊小说和国内网文的基础上上进行改编,那时候就会去阅读市面上所有合适的小说去进行选材,因而有了很大的积累。

而对于目前迭代速度过快的海外短剧行业而言,似乎没有太多时间给编剧去做此类工作。观看和积累目前市面上的爆款短剧和买量素材,已经是对于编剧的基本要求。

在创作时,一般会先定下来基本的框架,再进行填充or变形。当时我选择做职场禁忌,就是因为此类套路在海外已经被验证过很多次,不管是海外网文还是互动阅读,一个平台上最经典的故事(作为首推或者新人引导),往往是职场禁忌(霸总和秘书在一夜情之后第二天于公司相遇,通常以面试再次见面,于是后面发展成禁忌关系,不能让同事发现或者有合约关系),这类套路我是比较烂熟于心的。

然后就是通过叠加不同的元素去设置合适的剧情和素材了,《My Mafia Pilot Boyfriend》的职业设定是机长和乘务员嘛,所以自然就延伸了飞机厕所和机场更衣室之类的剧情作为买量素材;到了后面男主的Mafia King身份暴露、又疑似另一个男主的杀父仇人时,自然就设计了囚禁强制爱play。

投放渠道:Facebook 展现估值:416K

短剧出海底层逻辑2:选角策略与成本困境:双男主题材海外生存现状

广大大:因为这部剧的选角其实大家都还挺喜欢的,所以说我想知道编剧在这个方面的话语权大概如何呢?

Bianca:其实就是大家共同决策吧,我感觉就是如果说有一些角色我特别坚持的,我也会去推荐去说服对方。

一般选角除了贴角色之外还要看演员的爆款率、以及是否演过同类型作品。耽美剧的选角是还蛮难的,能够接受演这个题材的演员就非常少,再想找到贴角色的演员就更困难。首先这个那个受方比攻方难找很多,只有Andrei Prunila最合适、最容易触达,他的合作意愿很强,并且他是之前是出过一个双男主爆款短剧。

然后另一个男主,当时选角就波折很多,因为人设比较复杂,他因为深柜和黑帮的隐藏身份,看起来要神秘深沉,更还要演员帅气(试问谁会愿意看一个不够帅气的机长?)。有合适演员也因为题材拒绝了。最后选定的男主Cayman其实最开始我个人不是特别满意,觉得他气质过于阳光了。不过我们给他穿完西装之后,加上演员演技加成,呈现效果还是很好的。

男主之一:Cayman Cardiff

广大大:是的,当时我们发出这篇内容后还有许多朋友来问过。那么后期的话,你们还会去尝试这类题材吗?

Bianca:其实在欧美,不管是数据还是别的方面来说,双男主的剧是比一般的BG剧会难投一些。毕竟双男主还算是比较小众的,投放的话也很难去做到精准获客,所以买量方面也会贵一些。

所以现在很多平台其实不做这个品类,有的平台尝试的话也只是为了让短剧的品类显得更丰富一些,能够吸引更多用户吧,但是赚大钱说实话会比较难。

广大大:这边方便透露一些海内外短剧制作成本的区别吗?

Bianca:这个应该还是蛮透明的,因为如果说找中国人来写剧本的话,那剧本的费用真的是很小的一部分,因为欧美拍摄的话不管是场地还是人工都很贵的。

现在我自己创业以来,我的体感还是很明显的--各家平台为了省成本,就是会把短剧越做越短了,这样每本的试错成本会小很多。像国内短剧,可能拍个八九十集和六七十集,它们的成本相差并不是特别大。但在海外来说,多十集可能就会多很多钱。

短剧出海底层逻辑3:从远程编剧到创始人:甜宠赛道的创业方法论

广大大:我们了解到您之前都是任职于一些大型出海公司,是什么推动你去进行个人创业的呢?

Bianca:我个人规划并不在一线城市生活,而之前工作的公司都base北京,因此之前一两年我其实一直都是远程工作,那么在职业晋升上面就会比较受到限制。所以觉得创业更加自由,也更有主动权,可以选择合适的平台去合作。

广大大:你们现在工作室的规模如何呢?创业中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Bianca:目前工作室应该算是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工作性质(和之前远程工作)差不多,只是对接方由同事领导变为甲方,但是心理压力其实小了很多。但是创业中确实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就是比我想象中的多,很多的困难就是初期得一个人要做各种各种事情,就算招人了,也会很操心。

最大的困难在于初创时期和各个平台的建联和磨合,需要去筛选哪个平台最适合我们工作室,这是最花费心力的。目前来说已经和好几个平台已经达成了初步合作,然后后续新的项目就会更顺利一些。

广大大:你们工作室会比较擅长哪种类型的短剧吗?

Bianca:主要就是自己擅长的甜宠赛道,因为我之前做出海互动阅读做了几十本,所以甜宠相关的任何题材基本都有涉猎,包括最近的BDSM。对于用户画像、喜好和心理都非常了解。

短剧出海底层逻辑4:AI翻译的局限性:专业翻译为何不可或缺

广大大:我们看到现在AI技术比较火热,你们是否会尝试使用AI来提升编剧效率呢?

Bianca:我个人觉得AI比较适用于辅助翻译,但据我所知一些平台他们还是会比较倾向于去使用人工进行本地化和翻译的工作,因为他们现在其实能用英语写的编剧还是蛮少的。可能他们会找一些是用中文写本的编剧先去写,然后再去找人翻译。

关于AI翻译方面,因为我自己本身就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毕业的,我自己去对AI翻译出来的这个东西,就能够审核到它有有些东西翻过来并不是我想要的。有时候,它翻译出来的东西不是那么native speaker,这种台词本地化的效果就不是很好,非母语者或非英语专业的话,是比较难以去察觉的。有时候,翻译出来的台词又会太native,省略了很多信息,因为短剧的台词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揭露信息,所以表达上并不会跟native speaker的语言一模一样,需要更直接,在翻译上来看很像“直译”,这个度的把控很重要;

另一方面,有些关键的买量台词是需要“复刻”的,短剧体量短、不能有一句废台词,其实是一个很细致的活。因此,有时候,让AI辅助写作或者翻译并不比自己直接去做省时间,甚至会觉得,教一个机器人很费心力。

至于直接让AI去写剧情,我自己觉得就是写得很难看,因为短剧的节奏还是太快了,一分一秒都很重要,它还是需要人为地去把控。

短剧出海底层逻辑5:中英创作流程之争:时间效率与母语优势的平衡

广大大:在进行海外短剧剧本创作的时候是首选用中文写作还是直接用本地语言外语写作呢?

Bianca:其实我们在工作流程中,大纲这些其实都会用中文写,就是会快一点,然后因为团队都是中国人,沟通修改什么的都会快一点;然后一般到剧本阶段我是用英文创作,会用到英语语言的思维,对我来说能创作出更加“本土化”的东西。

广大大:咱们自己写一部剧本,写作的时间大概是多久呢?

Bianca:这个也是要看甲方的工作流程,如果说他们审核修改主观性很大的话,那流程会比较长。我也遇到过那种就是还蛮尊重编剧想法的,甚至一稿过的也有遇到过。

广大大:据我们了解,其实真正从短剧出身的那种编剧应该很少吧,你们在招人的时候会去偏好说那种小说作家,长剧作家,电影作家吗?有自己的选人偏好吗?

Bianca:我觉得主要还是看他写出来的东西,对不对味,有没有本地化的思维去写,脑子里的剧情素材库多不多?我总体看下来就是之前如果是做海外网文的,转过来会是蛮适合的,只是我个人观点,以后我的工作室招人也会是这个思路。

结语

从爆款互动小说游戏编剧到海外短剧平台核心创作者,再到创立自己的剧本工作室,Bianca的成功不仅源于对“甜宠”内核的精准把握和“套路变形”的娴熟运用,更在于对海外市场受众偏好与制作成本的清醒认知。作为创业者,她已带领炸炸剧本工作室度过磨合期,专注于甜宠赛道,持续向海外输出新的作品。Bianca的经历与洞见,为正在探索海外短剧蓝海的从业者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实战指南。

随着海外短剧市场的持续升温,我们也将继续邀请更多深耕一线的创作者、平台方和制作人,带来更多关于内容创作、市场趋势与行业生态的深度分享和幕后故事。